NG体育万州走经果林产业富民之路

发布时间:2024-11-25 18:26:43    浏览:

[返回]

  阳春三月,春风暖人。在重庆市万州区孙家镇快乐村,100多亩黄桃树绽放出朵朵桃花。这片果园是村民钱孝坤3年前种下的,今年进入了丰产期。“海拔900多米,坡陡土薄,过去想在这个地方种活一棵树,不容易。”钱孝坤笑着对记者说。如今不一样,山坡改成梯田,泥不下山、水不乱流,土肥了,树长得特别好!

  万州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,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。由于地质地貌复杂,水土流失一度制约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生产发展。近年来,万州区委、区政府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,实施了一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,涵养了水、保住了ng体育28土、增加了植被,生态环境持续改善,呈现出一江碧水、两岸青山的生态美景。

  绵延3公里长的孙亭河,自西向东穿过孙家镇,汇入长江支流瀼渡河。过去,孙亭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。“天干一团火,下雨遍地流,水往河下跑,人在梁上愁。”这句顺口溜在当地广为流传。“地块无法耕种,村民们纷纷外出务工,漫山遍野都是杂草丛生的撂荒地。”快乐村党支部书记刘荣国回忆道。

  怎样才能留住雨水和土壤?万州区孙家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张万青告诉记者,最近几年,万州区实施了孙亭河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,统一规划、整体推进,因地制宜进行陡改缓、缓改平,将3500多亩坡耕地改造成梯田,并配套建设了13口蓄水池、5.7公里灌排沟渠、6公里作业便道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,这些举措提高了水源涵养功能,维护了水生态安全。

  如今,孙亭河流域形ng体育28成了集中连片的水平梯田。站在快乐村的高处眺望,河谷流水潺潺,两岸山川绵延,梯田叠嶂,盛开的桃花、梨花点缀其间,昔日贫瘠的山坡地变成了高产田、生态沟、风景区NG体育。

  “耕作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了乡村产业的发展。”钱孝坤告诉记者,耕地治理后,自己从村民手中流转了150多亩荒山荒地,因地制宜种上了辣椒、黄桃等经济作物,产量和质量有了大幅提高,去年的黄桃销售收入有10多万元。

  在万州,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带来了生态大效益NG体育。位于瀼渡河南岸的万州区甘宁镇庙沟村,一梯梯菜地从山头向山脚延展。“随着瀼渡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的实施,曾经跑水、跑土、跑肥的‘三跑地’,变成了保水、保土、保肥的‘三保地’。”庙沟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必坤说,耕地治理后,180多户村民加入合作社,在3000余亩土地上开启订单种植蔬菜模式,实现户均增收2.7万元。

  “2013年至今,万州区已在39条长江次级河流及其支流流域实施了水土流失治理工程,完成坡改梯3.62万亩,新建水土保持林5.64万亩、经济果木林4.54万亩,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.56万亩。”万州区水利局党委书记、局长陈绍斌说,全区建立了区、乡镇、村三级水土保持监督体系和水土保持监测网络,对重点小流域、重点项目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和动态监测,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,保护了库区生态环境安全。

  近年来,万州区通过实施生态林、产业林、景观林“三林共建”,推进城市、集镇、农村“三位一体”全域绿化,全面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。目前,万州区全域森林覆盖率提升到56.5%、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提升到70.4%,基本实现了辖区主要山体、长江及支流两岸、城周九大山头可造林地绿化全覆盖。

  记者驱车来到位于长江南岸的万州区百安坝街道保安村,山腰上的油橄榄种植基地里,1000多亩橄榄树长势喜人。“去年橄榄果产量200吨,初榨橄榄油20吨左右,产值超500万元,到明年盛产后,产量产值预计还将翻一番。”重庆禄丰天润油橄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怀忠高兴地说,通过种植油橄榄,长江岸线一年四季山清水秀,村民们也有了增收致富的“摇钱树”。

  “传统的种植模式需要频繁地对土地进行耕种翻挖,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,而经果林则不需要深挖耕作,加上林木根系发达,具有更好的保水固土作用。”万州区林业局生态修复科负责人任茂文说。

  万州区把国土绿化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,按照“山下滨江景观廊道、山中果树缠腰、山上绿树戴帽”的山体绿化美化空间布局,根据立地条件,引导农民群众栽种柑橘、柠檬、李子、油橄榄、油茶、山胡椒等经果林80多万亩,实现增绿与增收的结合。

  一江碧水,两岸橘香。记者在万州区龙沙镇岩口社区采访时看到,不少村民正在果园里忙着采摘柑橘。目前,万州区柑橘种植面积超过40万亩,覆盖了21个乡镇街道,为长江筑起生态屏障的同时,也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。

  “水土流失治理后,土壤保水能力增强了,公司投入4000多万元在长江北岸打造了1060亩标准化柑橘果园,带动500多户农户实现增收。”谈起产业发展,重庆市海普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晏禹信心满满地说,预计今年柑橘产量将超过200万斤,销售收入超过400万元,果农们户均增收超过5000元。

  驱车从万州城区一路向东,记者来到了位于长江北岸的大周镇。这里,绵延数百亩的中山杉屹立在长江岸线的消落带上,色彩斑斓,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。

  三峡库区的消落带治理被认为是世界性难题。在长江万州段两岸,消落带每年周期性水位涨落幅度达到30米。“消落带易造成水土流失,泥沙淤积长江之中,影响库区生态安全。”陈绍斌说。

  为解决消落带水土流失问题,守护一江碧水,万州区因地制宜、分类施策实施消落带治理。记者了解到,当地一方面在长江两岸建起40多公里库岸整治和防洪护岸工程,筑起水土流失工程防护线;另一方面采取以生态修复为主的治理方式,通过试点推广栽植中山杉、水桦、狗牙根、苍耳等耐淹植物,构建了适应水位涨跌的稳定生态系统,用植物的根系保水固土,为长江筑起了重要生态屏障。

  如今,长江万州段的消落带上已栽植中山杉试验示范林3000多亩,70多公里长的长江岸线上形成了消落带绿色生态长廊,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。

  好生态带来了好生活。在大周镇,当地利用中山杉景观和滨江地理优势,打造十里滨江长廊旅游项目,建成日月广ng体育28场、八角井广场等景点设施,发展起乡村旅游。大周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屈卓材说NG体育,目前,全镇开办了50余家民宿、农家乐,近200名年轻人返乡创业,去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,全镇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。

  “通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,万州区近5年的水土流失面积和水土流失率均大幅下降,年均减少土壤流失量14.22万吨,年增加蓄水量194.51万立方米,长江干流万州段水质常年保持Ⅱ类,主要次级河流水质稳定达标。”万州区副区长乔乾麟表示,万州区将在巩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的同时,继续加大治理力度,持续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,让一江碧水出三峡。

  重庆2020年将实施生态退耕还林54万亩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0平方公里

  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(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、中国农业农村部党校)

  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(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农业行业分会、中国国际商会农业行业商会)

 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(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)、中国农民体育协会

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|

搜索